从中国地图上看,吉林省珲春市防川村就在“雄鸡”的嘴尖,直指日本海,是我国唯一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的边境村。
刚入夏,从俄罗斯飞来的红嘴鸥成群结队地落在“东方第一村”牌匾不远处的水面上,往来游客的投喂让它们舍不得飞走。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村民准备好了船只和渔具,他们知道,那些从图们江游入太平洋的鱼已经长大,正奋力逆流而上,穿过邻国水域,游回它们的出生地繁衍生息。
和洄游的鱼一样,当过兵、又去国外打过工的金雄也一直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几年前,听说家乡正在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这名90后辞职回国,成为村里回来的第一个年轻人。
正是看到边境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到这里寻找机会。边境“空心化”问题正在发生逆转:2023年以来,吉林边境村村域常住人口增加8303人,与2022年年末相比,“空心化”率降低5个百分点。
绿水依旧,青山不改,吉林省1438.7公里边境线个边境村,这里跃动着勤劳的身影。村域人口实现止跌回升。
2023年9月,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留住现有人口,同时鼓励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寒来暑往,长白山融化的雪水通过条条溪流汇入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相信未来”在这里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拼劲和干劲。
眼下,夏播刚刚结束,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和玉米地铺满了连绵的丘陵,连接着广袤的山野;G331“最美国道”作为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正如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游客……
回村那年,崔林24岁。起初,父母对他的选择很不解:“去了大城市,怎么还回来呢?”
这名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喜欢追梦。成长在边境村的他,从小就想参军守护边疆,中学毕业后他到长白山边防哨所服役两年。退伍后,凭借掌握中韩双语的优势,他到上海一家中韩合资企业工作。2020年,崔林决定去实现更大的梦想——“给家乡做点事”,带着积蓄回到家乡龙井市光昭村创业。在他看来,这是“换一种方式守护边疆”。
走出去又回来,崔林感受到了差距,外面的世界已经向前奔跑了40多年,可小村子仿佛一直沉睡着。幼时的玩伴都外出打工,父母种了一辈子地,依然只会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
儿时坐着牛车跟父母到地里干农活的记忆,让崔林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感情。他知道,这里位于北纬42度的“黄金玉米带”,拥有种植玉米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他引入了机械化种植,还想建玉米加工厂,让父辈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再把光昭村优质农产品推广到全国。
这个年轻人的雄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建设玉米加工厂房需要投入100多万元,政府各项补贴可达60%,还提供了低息贷款。为了精选种植品种,延边大学驻村工作队的老师带着他四处考察,还联系高校为他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
崔林算了算,现有的80公顷土地,如果种植优质品种并进行深加工处理,产值将比传统方式增加近两倍。
近年来,边境村的发展牵动着吉林全省上下。全省制定实施促进边境村人口稳定政策28条,建立从省级到村级的边境村工作专班276个,省农业农村厅增设边境村工作处,延边州增设兴边富民促进局,持续加大力度,帮助边境村解决实际困难。
“降低门槛、优先排队、单列名额、顶格支持”是对边境村提供各类补贴补助、资金项目支持的原则。为了形成最大的发展合力,借鉴脱贫攻坚包保帮扶的经验,全省组织542个部门和单位,包保216个边境村,并派驻工作队员常态化驻村。白山市长白县创新开展“千百万”兴边富民行动,组织千企、千人、千家“组团式”帮联边境村。
今年6月中旬,2024年度吉林省边境村工作现场会在白山市长白县召开。分管边境村工作的吉林省委副书记吴海英在会上逐条宣读了过去一个年度“中省直部门单位为边境村办实事落实情况”以及未来一年的计划清单。完成的90项和计划的105项,每一项都具体而实在。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州内的边境村占全省总数的45%。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胡家福介绍,全州优选了181名乡村振兴专干、“人才兴边岗”抵边下沉。每个村还有1名招才引智专干岗位,包括留韩博士、哈工大硕士在内的98名外来人才受聘到村工作。
2018年,赴英国读研究生的许威峰和去韩国打工的梁铖龙,作出了相同的选择——回到家乡珲春。
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这两个年轻人在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的“窗口”,期待新的“春天的故事”。
珲春市金塘村是许威峰的“玫瑰世界”。这里天然生长的大果野玫瑰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花、果、叶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根系发达,深深扎在土里,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许威峰把它比作“上天赐予珲春的礼物”。在一片玫瑰花果种植基地旁,他向走进展厅的人一遍遍讲述玫瑰的故事和他的玫瑰产业,“我们这里的玫瑰非常好,但知道它的人太少了”。
这份“甜蜜的事业”得到了爱人的支持——90后四川姑娘任礼娟从英国硕士毕业后,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陪许威峰一起建起国内最大的野玫瑰繁育基地,投身玫瑰果全产业链产品开发。如同野玫瑰一样,他们把根深深扎在边境小村。
如今30多户村民跟着许威峰一起种植大果玫瑰。他把“赠人玫瑰、助人致富”的口号写在墙上,并算了一笔账:1000亩大果玫瑰标准化种植基地,每年至少吸纳50名就业人员,每年帮助每户村民增收5000元。
南山村的梁铖龙回乡创业的理由很简单——“非常想念家乡的江米鸡”。他投入200多万元盖了跑山鸡的育雏室和移动鸡舍,小鸡满月后就可以到山上奔跑觅食了。
“我们家乡山好水好,每天早上门一开,这些鸡就咯咯叫着跑上山,天黑再回来,半年就能长到七八斤。”指着不远处的青山,梁铖龙越说越高兴。
他尝试网上直播,自己当主播,“也有好几万粉丝”。因为跑山鸡的口味鲜美,每月2000只鸡很快就卖光了,于是,梁铖龙在政府资金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支持下,启动了二期建设。这个投资788万元的项目,包括更大的育雏基地以及包装储存生产车间等。
今年1月,千亩灵芝园综合产业基地项目落地白山市长白县望天鹅新村。这个农、文、旅项目团队“大咖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担任项目帮扶人,全国劳动模范、中草药高级农艺师高秀虎担任技术帮扶人等。
嗅到灵芝的商机,家住长春市的官奇与男友搬到望天鹅新村,把直播间开在了灵芝园旁。她把镜头对准灵芝,全程直播灵芝的生长过程。短短一个多月,官奇直播间里的粉丝成了灵芝棚的“云监工”,有时会要求主播“再到棚里瞅一眼”“(灵芝)快开伞了说一声”……
直播间外,千亩灵芝园综合体展板上写着:一期项目投资3500万元,建设灵芝大棚260栋,同期还将建成标准管控系统、地头电商、旅游研学、精深加工厂等功能区,预计一期采收灵芝孢子粉6万斤,采收轮作蔬菜水果9000斤,综合收益3900万元。
和他们一样,越来越多年轻人扎根边境村,他们向土地、山林、江河要机会、找出路,想尽办法挖掘“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让边境村富裕了起来,吸引更多人返乡入乡,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这两年,延边州龙井市三合村新增落户人口72人。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刘加胜也是“新村民”。2016年夏天,图们江遭遇洪水,当时在一家大型建设集团工作的刘加胜带队来抗洪救灾。当洪水退去,他看到了这个口岸村庄独特的资源禀赋:大量优质水田旱田,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苹果梨……
“以后肯定会有大发展。”刘加胜主动留下来创业。这几年,他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他们把这里无污染的大米、玉米、苹果梨、松茸送到外地,还生产陈醋、果醋等调味品及饮料,村里也依托清泉水库建起了冷水鱼孵化养殖加工基地。
三合村集体经济壮大,成了“明星村”,村民分红逐年增加。通过路面硬化、排水管网改造等,村子面貌也焕然一新。
图们市凉水镇东甸村的种粮大户杨建旺,又一次捕捉到时代带来的机遇。10多年前,为了应对劳动力流失后土地由谁耕种的难题,延边州开始发展“专业农场”。杨建旺看到机会,从黑龙江来到这里,承租农民流转的土地开展集中经营。
“当时农户比较散,种植规模小,种植技术也相对差一些。”杨建旺把先进的机械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到这里,带领大伙一起做订单农业致富。几年后他成立了新农业服务中心,延伸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
如今,杨建旺又赶上边境村发展的机遇。他的办公区外正在施工,一个近两万平方米的厂区今年会完成扩建,包括机械维护厂房、粮食风干设备和存储仓库等。“各级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杨建旺粗略算了算,这些年前后投入1700万元,享受的各项奖励、补贴就有580万元,这次扩建项目,“政府补贴资金拨付工作都做在了前面”。
“大家都觉得干农业很苦,我一直很有兴趣。”杨建旺说,大儿子刚参加完高考,“我准备让他学农”。
这个“农二代”从小在地里玩,尤其喜欢研究自动化农机设备,库房里几十台设备的功能性能,他都了如指掌。杨建旺说,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导航、无人驾驶功能逐渐成为标配,让作业更精准还能增产,“这些都要靠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干”。
“以后喝着咖啡,就能把农活儿都干了!”图们市委副书记肖志刚说,这些年,年轻人回来有事做、有发展,边境村也成了大家的向往之地。
“聚人气是兴边富民、稳边固防的关键。”肖志刚说,图们正在推行的“五居”模式,就是要让边疆政策成为稳定边民新优势、产业发展成为留才引才新阵地、寄居农家成为返乡居住新方式、驻村干部成为农村发展新力量、民俗风情成为游客旅居新名片,归根到底,要实现“抵边而美、临边而富、戍边而兴”。
“大果玫瑰的种子是金色的。”在任礼娟眼中,那是希望的颜色。对这些把青春“种”在祖国边疆的年轻人而言,看好边境村的发展,就是看好国家的发展和自己的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王培莲 王鑫昕 宁迪 耿学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