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博鱼!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的位置: 首页 > 博鱼新闻 > 企业新闻

博鱼新闻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博鱼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手机:13800000000

咨询热线400-123-4567

倾心守护一江碧水

发布时间:2024-07-15 11:22:17人气:875

  大自然的馈赠,赋予江西“千河归一湖,一湖入长江”的独特生态特性,全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2位,是全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凸显了江西对于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从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到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再到流水潺潺的东江源头,连日来,记者走进赣鄱大地,所到之处,青山滴翠、碧水披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成为江西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

  大江逶迤,芳草长堤。盛夏时节,行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辽阔的江面上船只往来、雄伟的长江大桥上车辆飞驰、沿江而建的公园绿道上游人如织;登高远望,百里绿色长廊连同一江清水护卫九江城,岸边洁净的智能工厂与最美岸线交相辉映,营造出水城共融的生态美景。

  作为江西省唯一沿江城市,九江独拥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近年来,九江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系统思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聚焦“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建设安澜长江,水利工程是根基。“过去,长江干流江西段滩窄流急,迎流顶冲的河势特点加之粉质砂土为主的地层构造,崩岸险情频繁发生。”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项目部常务副主任熊诞宁介绍,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治理总长65.4公里,累计治理崩岸段17段。治理后的岸坡抗冲刷能力增强。堤顶滩地种植了落羽杉、矮芦苇、乌桕等耐水性植物,有利于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类似的治理工程项目,在江西不胜枚举。“近年来,江西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兵说。

  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企业的积极行动。走进位于长江之滨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在宛如钢铁森林般的炼化设备之间,草木环绕的一池碧水让人眼前一亮。池水是经过处理后的外排达标污水,池边的电子屏显示着污水总排口水质的实时监控数据。这里的睡莲、锦鲤都发挥着环境检测师的作用,直观地反映出环境质量。

  “我们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开展环境保护治理与相关提标改造,实施‘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污不入土’管理提升行动。”九江石化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说。

  站在长江边的码头旁,九江石化储运运行部设备工程师王砾锋指着远处的围油栏、输油臂,讲解着如何不让油污进入长江。他还向记者说起难忘的场景:“近几年我们在作业区内见过很多江豚在排水口旁,这是对我们环保工作的一种肯定。”

  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鄱阳湖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如今,“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流域频频现身,其种群数量已实现历史性的止跌回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鲟,曾经一度在长江九江段难觅身影,但近年也被渔民多次发现。鄱阳湖湿地,每年吸引着70余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

  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还归功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坚定推进。位于鄱阳湖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九江市湖口县,活跃着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队长舒银安告诉记者,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保护和救护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协助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及时清理禁用渔具。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对涉水环境问题进行管控和举报。这些队员,多数人曾世代以捕鱼为生。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昔日渔民放下渔网,成为生态环境守护者。

  阳明湖,地跨赣州市上犹、崇义两县,是长江流域一级支流赣江的重要水源地。上犹县生态环境局局长莫秋宁介绍,当地引导阳明湖560户渔民转产上岸,清理网箱、水上餐馆、不达标船只、散小企业,把阳明湖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划入畜禽禁养区,真正做到了“不让一家水上餐馆留在库中,不让一户渔民住在水中,不让一片污染物漂在湖面,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上犹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江西东江水源区,各地纷纷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让生态更优、环境更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今天的江西,发展的“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经济社会的绿色底蕴更加深厚。“未来,江西将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巩固全省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杨鹏说。

  从赣北到赣南,千山竞绿;从赣江到鄱阳湖,万水皆清。在这片16.6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鲜活实践,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赵登华 王明昊 刘 兴 史书一)

推荐资讯